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本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淄博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学生入企不离校 校企双方互借力 创设合作新模式
作者:发布日期:2022-11-14点击数:

 

摘要: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是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但是中职学校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存在很多管理的真空地带,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风险,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促使实训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案例结合淄博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会同集团成员山东莱茵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和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以淄博建筑工程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创设了学生入企不离校阶段性实习实训的新模式,其立意、过程和成果,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职教集团;入企不离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相对比较集中,其实习实训面临着高速、高压甚至高空的危险性。中职学生普遍十六七岁,还未成人,对实习实训的岗位认识不足,完全的把学生放在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管理压力和不稳定系数。对此,集团领导经过系统的论证、研讨,与学校、企业进行交流,达成了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来进行入企不离校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省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的效果。

一、实施背景

(一)实训实习是中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实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到企业实训实习是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训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训实习存在的问题

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实训实习取得了预期效果。但由于存在企业下班后时间段内学生安排管理的空间地带,学生与学校地点时空的阻隔等因素,有的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岗位,影响了实训实习的效果,增加了安全隐患。根据调研,实训实习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承受能力和生产岗位的限制,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法律观念淡薄,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作用。

2)环境变化导致学生各方面的不适应。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适应:新的环境下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傅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四是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二、主要目标

(一)解决实习实训期间真空地带

集团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及学生情况,确定两家单位作为试点,采取的入企不离校的合作模式,则很好的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借。学生实训实习期间在企业,与企业职工一起工作,企业职工下班,学生则同时下班回到学校,学校接管了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真正实现上课如上岗、教学场所车间化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集团虽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支持力度,但是学校的实训实习设备终究有限,并且很难与生产一线进行对接。将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训,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进行实际产品的加工操作,提升学生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三、工作过程

(一)调研考察阶段

以“中职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课题进行调研,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的领导和职工进行沟通交流,找出企业对学生生产实训的意见和建议,发现企业存在的难题;通过与实习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身心压力问题;通过和带队教师交流,发现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困难和压力等。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企业职工下班后学生如何安置的问题。在此期间,主要依靠带队教师和企业相关制度的约束,但十六七岁的学生很难适应继续在企业的单调生活,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带队教师一天24小时的管理和检查,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也让他们有苦难言。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管理的压力和成本都很大,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校、企、生三方都不满意,家长也不放心。

(二)共同探讨阶段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集团通过协调,邀请山东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山东莱茵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思达电气有限公司、山东中联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淄博凯越电气有限公司等主管领导和车间主任共同探讨实习实训的新模式。

通过交流探讨,集团、企业、学校一致达成了“入企不离校”的合作新模式。企业班车每天按照企业职工的时间段接送学生,保证学生与企业职工工作的同时性,企业职工下班,学生正好在课外活动时间回到学校,或参加课外活动,或参加选修课的学习,时间自由支配,与学校其他同学同步,晚上继续上晚自习,完成工作日志的书写。

我们将探讨的内容上报学校,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经过和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学生避免了单调的企业生活,既安全又安心,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表示非常认可。

(三)具体实施阶段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探讨决定后,集团以牵头学校的16机电136名学生和16机电229名学生,16中德班42名学生进行了具体安排:

每天早晨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校与其他班级一样,正常的完成跑操、早餐以及卫生区的清洁后,于720在学校门口集合,由专业教师带队登上开往企业的班车。800钟之前准时到达,和企业职工一起进行每天的岗前安全强调会议。然后按照事前分好的组队和企业职工一起进行生产性实训,期间企业技术骨干进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真正的顶岗生产。中午学生和企业职工一起在企业食堂吃午餐,稍作休息后,下午130开始继续工作,下午430从企业乘车回到学校。到达学校后正好是学校里的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也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些安排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依然在学校里,增加学生的归属感。

四、条件保障

要想实现“入企不离校”,必要的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必不可少。由集团牵头,让学校和企业建立多年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长效的校企运行机制,多年的合作让企业愿意为此提供方便。

其次,校企的距离不宜过远,班车的接送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以保证路程的安全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五、主要成果与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机制下,在实施“入企不离校”的模式下,完善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学校和企业相互借力,实现了优势互补,真正让企业省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

集团的优势在于资源和纽带,学校的优势在于教学和管理,企业的优势在于实训设备的先进和规范,“入企不离校”模式将三者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既学到了规范性的技能操作,又避免了管理上的漏洞。

(三)创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入企不离校”真正实现了教学场所车间化,教学生产化,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生产,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又借助于企业技术骨干提升了技能水平和生产经验。创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体会与思考

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一直“入企不离校”是困扰校企合作的一个问题,将学生完全放在企业,即使带队教师全天候的入住企业,也很难完全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动和行为,再加上学生尚未成年,还没毕业,还不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也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无形中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下班期间的管理真空地带使学生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经过“入企不离校”的模式后,明显的避免了这一真空地带,让学生既能在企业锻炼技能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又能让学是继续在学校进行日常的学习管理避免了企业管理的真空地带,并且学生进行正常的学生作息,只是在课堂时间把教室学习变成了企业实训,实现了校企相互借力,优势互补,更好的扬长避短,即实现了学生教学场所车间化、教学生产化,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实习,又避免了很多安全隐患,让企业、学校和家长省心放心和安心。